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局图书 / 主题图书
《社会主义历程与中国道路》
  • 作者:尹汉宁
  • 出版时间:2013-03-01
  • ISBN:978-7-5137-0584-4
  • 定价:¥26元
  • 开本:16开
  • 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

关于本书的任何问题,请联系相关编辑

书局图书
内容简介

        为深刻领会*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理论界精心编撰、出版了《社会主义历程与中国道路》。
        该书系统梳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通俗易懂、文风活泼,现实感强,融学理性、可读性和指导性为一体,为党员干部深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领会和把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本较好的理论读物。

 

        精彩书摘
        近日,有幸读到尹汉宁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历程和中国道路》(下称《道路》)一书。预期这本篇幅不大的书一问世就会受到人们关注,这并非它有惊世之说,而是在于它以下述特点成为一本具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创新之作。这种品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北理论界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成果。
        一、坚持了历史主义观察问题的科学方法
        从叙述历史开始,进行历史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重要方法。列宁曾经指出:“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问题来说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道路》一书,遵循习近平同志近期有关讲话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置于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历史地说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进行反复比较和总结,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加深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成就和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历史考察,有助于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原著、原理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思想史是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相统一的学科。一部好的社会主义思想史应该既是理论性的著作,又是历史性著作。《道路》一书篇幅不大,但是它以专题形式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在掌握大量的、充分的、经过精选的历史资料基础上,以近现代世界、中国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为历史背景,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核心,以回答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为基本问题,紧密联系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明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经验、政治智慧和学理支撑。同时又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等情况出发,根据“要精,要管用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著,对其发表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理论要点和逻辑结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给以简介,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根据原著”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这对于正确理解经典作家的科学思想、学习其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探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启示作用。
        三、坚持了科学理论通俗化的原则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俗化,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将其融入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中。逐步帮助干部群众建立起理论感,并同自己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迫切而长期的任务。在这个意义上,“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列宁)。也正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道路》一书在这方面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者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教导:“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深入地研究,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列宁)较好地把握住通俗化这一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环节,将长达500年的社会主义史、9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奋斗史,用短短8万字的篇幅,以通俗易懂又非哗众取宠的表现形式,以生动活泼、适合人民大众口味又不庸俗的语言,作了一个尽量简要、通俗的叙述,以致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也可阅读,实在难能可贵。这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化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四、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
        古云:“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道路》一书不是滞留于书斋之作,它旨在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是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并在事物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道路》叙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在于理清历史脉络,总结历史经验,阐释历史发展的规律,预察历史发展趋势,以此作为今天和明天思想上的借鉴和行动上的向导,或者于启迪,或者于警示。《道路》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的要求,直面现实。该书对社会主义史的认真考察和独立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理论解读,对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阐述,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展望等等,不仅旗帜鲜明地与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思潮相对照,划清了同这些错误思潮的界限,而且以求是求新的精神、朴实无华的文风和可读性,引导读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去思考和解答自己在社会领域中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去探索和开拓在生活实践中面临的新领域新境界。
        本书用短篇幅写大文章,难度很大。反映到作品本身,表现在某些材料的判别和取舍,某些观点的提炼和表述上,都还存在一些待斟酌、推敲、商榷、深化研究的问题。但瑕不掩瑜。总起来说,这是一本行文流畅,语言生动,融理论性、通俗化于一体,适合干部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颇具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参考读物。我乐意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编辑推荐

        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材
        党史国史教育的必读教材
        群众路线教育的指定教材
        党校学习教育的指导教材
        一本具有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创新之作
        一本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参考教材
        全国**部落实*书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品力作
        湖北省委常委会2013年规划课题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学习读本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序并向全省党员干部推介

目录介绍

引言: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与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001
一、寻求理想社会的可贵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010
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011
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015
3.晚期空想社会主义/017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021、
二、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026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027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030
3.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标志/035
4.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035
5.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041
三、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十月革命的中国道路国胜利与苏俄社会主义实践/050
1.理论的交锋:世纪之交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否过时的论战/051
2.伟大的创举:列宁“一国革命胜利”的理论与实践/056
3.曲折的历程: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061
4.最后的沉思:列宁晚年关于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067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模式:苏联模式/073
1.争论与选择:苏联模式的发轫/074
2.高度集中: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077
3.“硬币的两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和严重缺陷079
4.多舛的命运:苏联模式的终结及原因分析/082
五、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091
1.比较与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092
2.学习与反思: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100
3.探索中的成果与失误/103
4.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09
六、“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117
1.历史反思中的追问/118
2.“走自己的路”的接力探索/121
3.“原则”与“特色”的有机结合/124
4.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与区别/126
5.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拓前进/130
七、走向复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135
1.大潮涌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36
2.复兴之路: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中国道路/139
3.涟漪效应: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示范作用/146
4.志存高远: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148
参考文献155
后记/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