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有这么一个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是人类活动的重要集聚地,明朝时更是“王气”十足,从明太祖朱元璋至明孝宗朱祐堂共十朝九帝,先后有郢王、梁王、兴王三位亲王或分封或改封在此。这儿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神秘帝乡——钟祥。
由盗墓引发的故事
2000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过,钟祥大洪村的龙山坡上,“轰”的一声巨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原来是盗墓贼在盗墓!狡猾的盗墓贼们利用春节农村放鞭炮的声音作掩护,试图用炸药对构筑在龙山坡上的梁庄王墓进行爆破。后来才知这已是盗墓贼春节期间第三次对该墓进行盗窃了。
就在炸盗案发后的第四天,湖北省文物局特派专员前去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勘察发现情况非常不妙,现场有两个盗洞,分别为1米和1.2米,洞深分别为2.3米和2.7米。盗洞自上而下垂直穿透墓葬的封土层,深入至砖筑的墓室顶,已有两三层墓砖被炸开。炸药的爆破对墓内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力,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从缝隙钻入墓内,其原有相对稳定的埋藏环境便被打破,若遇上雨水的侵袭,这些都会加快墓内文物的腐朽进程。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很严重。因此,对梁庄王墓的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王与妃合葬之谜
随后,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梁柱担任领队的考古工作队进驻大洪村龙山坡。当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布方、探测,一层层地掘去“表土层”“封土层”,打通墓道,找到封门墙后,发现了重要线索:两合石质墓志!这一大一小两合墓志,为我们揭开墓主人身份提供了可信物证。从墓志文中我们得知,大的一合为梁庄王墓志,墓主朱瞻垍是明仁宗的第九子,14岁时被封为梁王,19岁时前往封国今湖北钟祥就任,正统六年(1441)“以疾薨”,享年30岁。小的一合为梁庄王妃墓志,梁庄王妃魏氏在宣德八年(1433)被朝廷册封为梁王妃,于景泰二年(1451)去世,享年 38 岁。王与妃的薨期相差了十年,为什么最终葬于一墓之中?这种不同于一次性殓葬的合葬墓,又是如何分次殓葬的呢?
在梁柱和杨蕾所著的《明代梁庄王墓发掘实录》中我们找到了答案。“王以疾薨,(妃)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遂降敕旨存留。”梁庄王病逝后,王妃曾动了殉夫的念头,被及时制止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十年后王妃薨,才得以“同王之圹”。待重新掘取墓道打开墓门,殓葬王妃之后,主葬者再次关闭墓门,然后依次以砖封闭券门,以土逐层回填墓道,堆积封土,最后完成了合葬。
王室遗珍大起底
经过专家们长达数月的发掘整理,梁庄王墓遗珍重见天日,墓内出土金、银、玉、瓷、陶、漆木、骨角器等各类随葬品达5340件。据检测,梁庄王墓的用金量达16000余克、用银量13803克、用玉量14629克,宝石多达18种700余颗,可谓堆金砌银、金玉满堂。尤其是属梁庄王的金玉腰带和属王妃的挂玉组佩数量多、质量佳,居已发掘的明代亲王墓之首。
在梁庄王墓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枚金锭特别值得说道,这枚编号为“棺︰8”的金锭铭文上是这样写的:“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据《明太宗实录》记载,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时间是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至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这枚金锭正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回程途中,在西洋等处买到的。“买到”二字清楚表明了当时代表明朝的郑和及其船队,在下西洋期间,面对弱小的西洋诸国,毫不以强凌弱,都是公平贸易,平等交易。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件带铭文的与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出土文物,弥足珍贵。《明代梁庄王墓发掘实录》一书以作者当年考古发掘时在第一现场写下的考古笔记为脚本,加之作者多年的思考、积累写就而成,详细地记叙了明代梁庄王墓发掘的全过程。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考古发掘的魅力,触摸文物蕴含的时代气息。
该书由湖北楚天书局策划、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将陆续在湖北省博物馆、全国各大书店销售。
原文链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80812/hbrb3271191.html
027 - 88567641
027 - 8856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