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局图书 / 主题图书
《匠心筑梦——汉阳市政发展纪实(1953—2023)》
  • 作者: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字数:430千字
  • 出版时间:2024-05-01
  • 印次:2024年5月第1次印刷
  • 开本:16
  •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关于本书的任何问题,请联系相关编辑

书局图书
内容简介

1.解码中国建筑业成长型企业百强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阳市政”),是一家以大型市政、房建工程施工、设计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国有建筑业企业。具有从投资、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管控能力。综合实力位列湖北省企业百强,湖北省建筑业企业二十强,中国建筑业成长型企业百强。

 

 

2.梳理汉阳市政70年的发展历程

  由楚天书局、汉阳市政专家组成的编写组,采用文献查阅、口述采访等方法,历时一年,深入采访该集团项目工地、制造车间、办公场所,在汉阳区档案馆、武汉城市建设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等处,搜集档案、史料1500万字,采访50余位一线职工、管理层,全面梳理了汉阳市政70年的发展历程

  《匠心筑梦》全书43万字,采用章节体,包括综述篇、发展篇、风采篇、口述篇、思享篇、大事记等,附录有领导沿革、荣誉奖励一览表、队伍沿革等。以纪实的方式再现企业史与地方建设史、国家建设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汉阳市政70年的变迁,从1953年初创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深耕一座城,到改革开放激发内生活力后的“蓄势待发,走向市场”,再到事转企搏击市场风浪后的“多元经营、多地布局”,始终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是中国建筑业、市政行业70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编辑推荐

1.了解汉阳市政70年发展的最佳读物;

2.了解国企转型发展的鲜活读本

3.内容生动精炼,可读性强。

目录介绍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综述篇

第一节 筚路蓝缕 艰苦奋斗(1953—1978)

第二节 改革开放 蓄势待发(1978—1992)

第三节 抢抓机遇 突围发展(1992—2002)

第四节 多业支撑 链上引领(2002—2016)

第五节 守正创新 谱写新篇(2016年至今)

第二章 发展篇

第一节 党的建设:践行初心 担当使命

第二节 战略发展:紧跟时代 布局未来

第三节 市场拓展:砥砺奋进 开拓进取

第四节 工程建设:淬火成钢 春华秋实

第五节 工程技术:创新引领 科技兴企

第六节 人才发展:强心聚力 智力引擎

第七节 企业文化:文化为魂 匠心铸造

第三章 风采篇

武汉致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

武汉天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

武汉博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公司)

武汉钟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公司)

武汉市盛璟阳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五公司)

武汉环城运维建设有限公司(六公司)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七公司

武汉琴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八公司)

武汉汇科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天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悦怿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晴川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武汉市建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第四章 口述篇

筑梦:听老市政人讲过去的事情

追梦:听管理者讲企业发展

寻梦:听劳模匠人讲亲身经历

第五章 思享篇

勇立潮头搏为先

种大自家的“地瓜”

武汉城市精神的又一曲颂歌

大事记

附   录

附录一:领导沿革

附录二:荣誉奖励一览表(部分重要荣誉)

附录三:汉阳区建设局沿革变化情况说明

附录四:企业司歌

 

 

在线试读

部分精彩章节

第一节 筚路蓝缕 艰苦奋斗(1953—1978)

荆楚大地,长江纳百川千湖,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江汉文明。

江城武汉,长江、汉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造就了“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磅礴气势。

知音故里,汉阳独踞一方,依江而立、因水而兴。千年汉阳城,有道不尽的岁月更迭和传奇故事。

时间记录着历史与辉煌。

2300多年前,伯牙和子期在这里演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年佳话。

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崔颢留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经典名句。100多年前,晚清名臣张之洞在这里创办汉阳铁厂、兵工厂等一批军工企业,打响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第一枪。中国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枪炮厂、第一支步枪、第一门大炮、第一根钢轨,无数“第一”产生在汉阳,“汉阳造”誉满全国。

如今的汉阳,坐拥十山六湖,独踞三镇一方,是武汉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宜居宜业的宝地、福地,被誉为镶嵌在长江、汉水交汇处的一颗明珠。

汉阳市政诞生于这一片传奇的土地之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掀起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先发城市之一的武汉,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汉阳市政应运而生。1953年初,武汉市建设局决定,从武汉市市政道路工程处选调15名技术工人成立市政维修班,划归汉阳区建设科管理。

彼时的汉阳区建设科,是1950年由武汉市第六区更名汉阳区之后,区里初建的七个工作机构之一。15人组成汉阳区建设科市政维修班,成为汉阳市政的雏形。他们的名字是汪青山、王远钧、肖正华、罗贤玉、孙宝珊、高国全、汪八斤、朱家英、梅玉光、王汉林、叶世坤、曾太乐、易文渊、李甫生、谢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