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民出版社是一个“小社”,仅仅有58名员工。然而就是这个小团队,2014年出版图书1024种,其中新书近600种,创造了销售码洋4亿元的业绩,人均创利近40万元,相比2013年销售码洋和利润分别增长了33%和45%。58人的小团队缘何能够创造出年销4亿的大码洋?今天商务君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近浙江人民社,探寻这骄人业绩后面的故事。
201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记者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见到了浙江人民出版社何成梁社长。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何成梁一身便装,满脸洋溢笑容,言语间透露着一股文化人的谦恭。从事出版事业近30年的何成梁,自2011年担任浙江人民社社长,迄今不足四年。在他的带领下,浙江人民社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据了解,浙江人民社仅有58名员工,2014年出版图书1024种,其中新书近600种,销售码洋达4亿元,人均创利近40万元。相比2013年销售码洋和利润分别增长33%和45%,发展有目共睹。如果与2011年的码洋和利润相比,增速更是惊人。尽管如此,何成梁却依旧谦称浙江人民社是一个“小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近年来经济指标增长示意图
短短三年多时间里,浙江人民社为何能够取得如此业绩,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的话说,就是:“建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团队,创一流的业绩。”而这“一流的班子”指的正是以何成梁为“班长”的领导班子。
发展方向:跟随集团战略,走专业出版之路
浙江自古就是商业繁荣之地,在近现代更是孕育出不少优秀的企业家,“浙商”之名远播海内外。何成梁出生并成长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从小就接受着浙江文化的熏陶,有着务实、诚信、敢为人先的特质。
在很多人看来,何成梁正是用这种特质影响着他的领导班子,促使他和他的领导班子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把浙江人民社发展成为全国地方人民社的佼佼者。
何成梁表示:“浙商特质是受浙江地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比如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等等,几乎每一个浙江人都有这样的特质,而我只不过是成长在这个大环境中的一个出版社的负责人而已。”对于浙江人民社近年来的发展,何成梁这样解释道: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仅凭一己之力都是无法实现的,有着60多年历史的浙江人民社,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浙江出版的“母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除了自己团队的不懈努力之外,更离不开集团的关心、指导和支持。
据了解,在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压力,很多出版机构都在思考着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却在保持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以高水平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记者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走访时,发现其旗下各个出版社均人员精简,务实高效,主要经济指标在同类出版社中一般都位居前茅。浙江人民社同样如此。
谈及浙江人民近年来的发展,何成梁表示,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一直强调出版传媒集团首先要做出版,谨守主业本分,打造内容精品,专注、躬耕和提升出版主业;并指明具体到出版社的任务就是出好书,出效益,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培育出版社的品牌价值,这样才能谋求更好的效益。
在何成梁看来,在如今同质化出版社众多,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门槛没有界限,市场相对混乱的情况下,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的专业化出版思路对浙江人民社近年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何成梁介绍,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每年都会多次来到浙江人民社指导工作,着重强调专业出版的重要性和精品出版的理念。浙江人民社正是在集团战略的指引下,坚持专业出版的思路,确定了以专业出版为基础,社会效益为根本,经济效益为追求,到“十二五”末销售和利润规模翻番的增长目标。如今“十二五”尚余一年,在集团的领导下,浙江人民社早已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以2014年的业绩计,无论是销售码洋,还是利润水平均已经翻了两番,所有的经营指标都创造了浙江人民社的历史新高。
何成梁和他的团队
团结班子:战略、战术清晰而务实
在看淡“纸书”前景的言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浙江人民社缘何能够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中究竟有着什么“秘诀”?何成梁透露:“浙江人民社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在班子的带领下,出版社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专业出版”,重点打造财经、时政和文史三大产品线,以畅销书为引领,坚持精细化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能否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何成梁表示,浙江人民社的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大家分工不分家,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协调配合。班子成员之间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谈问题、找办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了出版社的发展,大家都很团结。
在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浙江人民社确定了“坚持专业出版之路,创造有价值的阅读”的出版理念。何成梁解释道:“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分工,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凡是坚持自身特色和分工的出版社一般都发展得比较好。确定好发展方向才能让出版社的工作有的放矢。”
在明确了出版定位之后,何成梁又与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进一步明确了三大重点产品线,这也成为浙江人民社近三年多以来业绩腾飞的关键。何成梁介绍说,2011年前,浙江人民社像其他地方出版社一样,图书出版范围非常广泛,涉猎图书品种门类众多。后来领导班子根据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打造“六大产品线”(少儿、文教、生活、经管、文学、艺术)的要求,确定了主攻时政、财经和文史三大产品线。
浙江人民社的发展战略可谓层层推进。在确定了三大产品线之后,他们又在战术层面提出了“畅销书引领”。何成梁认为: “一个出版社不论其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效益,如果没有畅销书引领,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
所有的战略最终都需要落实到经营目标上。在明确了战略、战术之后,何成梁又和班子成员一道制定了明确的销售码洋、销售品种以及销售利润等量化指标。此时的何成梁又显示出了浙江人的务实,他说:“这些具体的数字标准不能盲目制定,一定要符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如果将一个地方出版社的目标定得比中央级的出版社还高,那肯定不能实现的。”
精细管理:严控成本,善待员工
浙江人民社仅有58位员工,2014年却创造销售码洋4亿元,利润2300万元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出身的出版人,何成梁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谈及浙江人民社近年来的出版经营数据,他总是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而在出版社的经营中,他也将这种敏感性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对各项成本的增减保持高度敏感,强调精细化管理。他认为精细化的管理方略势必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好的企业一定要有精细化的管理策略,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成本控制问题。
对于成本控制问题,何成梁和班子成员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首先是严格控制出版社的图书印张成本。何成梁刚接任浙江人民社社长时,由于出版规模偏小,出版社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在第二年,他和班子成员就运用各种办法,将每个印张的成本下降了50%。谈及为何如此在意成本控制,何成梁解释道:“我们把成本降下来了,即便图书销售不增长,光靠成本控制这一点就可以为出版社增加近50%的利润。”
为了控制成本,何成梁在人员引进上十分谨慎。他说,浙江人民社仅有58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十分精干。庞杂的员工队伍反而不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更不利于出版社的成本控制。他算了一笔账,出版社每引进一个编辑每年需要付出十多万元成本,而培养出一个符合出版社要求的成熟编辑至少要耗费三年时间,可谓代价不菲,所以浙江人民社一直坚持员工队伍的膨胀速度一定要低于效益的增长和业务的扩张速度。不过为了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何成梁计划在2015年引进成熟编辑和新编辑。
此外,在员工管理上,何成梁也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办法。也许是因为他成长在浙江枫桥的缘故,从小受“枫桥经验”的影响,在对待员工问题上他一直秉承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原则,对于上级,何成梁汇报的总是班子的敬业、务实和员工的踏实、苦干,而对于下级,何成梁则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员工的问题所在,以帮助员工改掉缺点,实现自我提升,同时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虽然在成本控制上以“严苛”闻名,在对待员工上,何成梁却毫不“小气”,近年来随着浙江人民社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根据集团的考核分配办法其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充分体现了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管理理念。
当然,精细化管理并非仅仅是管理成本、管理员工这么简单,更需要管理者自我管理。因而,何成梁和班子成员要求自己做到对社里的大事小情心中有数,要有担当,不论是出版社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还是出版社近年来的销售业绩和重点图书项目,都能脱口而出。
畅销秘诀:敢想敢为,善于筹划
在何成梁和班子成员的带领下,近年来浙江人民社不仅经营业绩增速惊人,而且出版了一系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畅销书,例如近年来畅销百万册以上的《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大数据时代》荣获了2013年度“中国好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第九届“文津图书奖”等,《之江新语》刚刚荣获2014年度畅销图书。
出版畅销书是很多出版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几乎每一个出版社都在探究出版畅销书的秘诀,但是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的出版社却寥寥无几。那么浙江人民社又是如何将“畅销书引领”的目标落到实处的?
“对图书畅销与否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实是内容。”何成梁如此解释。他举例介绍说,比如《之江新语》这本领导人专著,非常符合我们广大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和工作需要,因而这本书经批准被浙江人民社重印后,在没有进行商业化炒作的情况下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目前发行量已经达到150万册。
对于图书销量,内容是关键,但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作者来提供。浙江人民社有着强大的作者团队和优质的内容资源,这与浙江人民社的诚信经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何成梁表示,为了积累作者资源,浙江人民社会通过一切可以想到的方式去挖掘有潜力的作者,并逐渐与作者建立诚信友好的合作关系,应该支付给作者的每一笔款项都会及时付清、绝不拖欠,如果作者的图书需要加印,都会及时与作者沟通。也正是因为秉承着诚信合作的经营理念,浙江人民社挖掘到了像郑永年、胡鞍钢等诸多重量级学者作家,并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出版社出版畅销书打下了坚实的内容资源基础。
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营销相辅相成,浙江人民社的营销体系与很多出版社不同,他们更强调以编辑为主开展营销工作。即使年销售码洋达到了4亿元的规模,浙江人民社仍没有设置专职的营销人员。何成梁表示,“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五六百种,营销人员不可能完全知悉每一本图书的内容和精准的读者对象,而对这些图书内容最为熟悉的是这本书的编辑。”在他看来,图书编辑是对图书内容最了解的人,他们清楚自己所做的每一本书的内容,也知道这些书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一类人群,因而他们在图书营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浙江人民社58人的团队中,编辑占了35人,而营销人员仅有6人。此外,何成梁还计划在2015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编辑营销的自媒体平台,以发挥编辑在营销方面的优势力量。
《大数据时代》
“除了这些之外,一本好书要成为畅销书,还需要适合的时代背景。”何成梁如是说。比如在浙江人民社出版《大数据时代》之前,市场上已经出版了一些关于大数据的书籍,但这些书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然而《大数据时代》一出版发行,便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本造就一个时代流行概念的畅销书。
何成梁坦陈:“与其他和大数据有关的书籍不同,《大数据时代》出版的时候正处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时代,拥有很好的时代背景,而且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老总都拿到了这本书并为之推荐,为图书的营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环境背景。如果《大数据时代》这本书早出版一两年或者晚出版一两年,都未必能取得如此的市场成绩。”
如今新一年的序幕已经拉开,何成梁表示,2015年浙江人民社还将为提高两个效益做出不懈努力,争取在2015年底实现销售码洋5亿元的目标,并借势“阿里巴巴上市”这一热点话题出版有关马云的一本中文版新书,冲刺2015年的畅销书榜。
同时,浙江人民社在这次订货会上重点推出了安踏副总裁张涛的《柳问: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如今,时代在变、企业在变,我们为什么要重温“管理三要素”这套从过去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传统企业管理方法?管理三要素还是不是企业管理者的指路明灯?何成梁表示,在互联网思维被广泛提及的今天,恰恰需要溯本追源,反思传统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和转型升级应把握的根本问题。在《柳问: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一书中,作者指出时代在变、企业在变、始终不变的是管理的实质,是“人”这个管理的内核。管理三要素不仅不老,还一次次地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引领企业走出发展泥淖。《柳问: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是浙江人民社继2013年超级畅销书《大数据时代》、2014年《之江新语》后,于2015年重点推出的市场新品,我们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本有影响力的图书。”何成梁如是说。
027 - 88567641
027 - 88567635